Andrew Lo

Andrew Lo

Share

作為一個「生命教練」,想在此公開的平臺更多、更集中地分享全人健康的?

Operating as usual

19/04/2024

Eat your eggs! 🥚💪

21/03/2024

肥胖是許多慢性病的根源,如果斷食成功幫助你改善過重問題,那麼斷食對你的健康肯定是加分的。

168算是相當溫和的斷食法,研究認為其安全性高,僅有孕婦、糖尿病患需特別小心。

不喜歡斷食?沒關係,以少量多餐、運動、藥物減重也都很好。

但不喜歡斷食的研究者用品質堪憂的研究來散播恐慌,那就duck不必。

Photos from 竹子的體育教室's post 23/11/2023

小弟孤陋寡聞。
在香港,暫未聽說過有教練涉獵 Functional Patterns 的訓練系統!

05/10/2023

到處都是這樣……🤷🏻‍♂️😆

現在健身工作室真的是越開越多
我都戲稱我們這裡是健身一條街
一條路上大概就開了五家吧🤣🤣🤣

以後大概都要這樣拉客人了(亂講

18/09/2023
Timeline photos 16/08/2023

個人專業證書巡禮:

基礎體適能訓練證書(AFICE)
私人體適能教練專業證書
高級私人體適能教練專業綜合證書(Professional Dip.)
高級運動生理及營養專科
高級臨床處方專科
高級運動創傷復康處方專科
高級運動阻力訓練綜合證書(Master Dip.)
高級阻力訓練專科
美國RTS生物力學阻力訓練專科
高級重量訓練處方專科

12/08/2023

好勵志🤩

09/05/2023

這真的需要停下來反思一下🤔

【閒聊】反覆的在物理治療與訓練之前來回,停練改治療、療程結束再練。

剛開始訓練目標是身體健康,不知不覺變成追求重量。這樣追求重量的訓練真的能身體健康嗎🤔️

過去的我也是這樣,直到2019年接觸FunctionalPatterns。讓我知道什麼是真正有幫助的訓練,減少去找物理治療師的頻率,不再為了同樣的問題困擾。

#功能性訓練

美國物理治療師對於Functional Patterns的看法|AliceThePT 15/04/2023

美國物理治療師對於Functional Patterns的看法|AliceThePT 今天和同樣是美國物理治療師的Sumedh S. PT, DPT一起討論我們認識Functional Patterns的經驗,內容包含:🏃🏻‍♂️我們如何認識Functional Patterns?🏃🏻‍♂️FP的運動看起來有什麼不同?🏃🏻‍♂️Sumedh在接觸FP之前,做過什麼樣的...

28/02/2023

最近有一位45歲的女性患者,因為手指腫脹變形來就診。

她沒有受外傷,兩隻小指卻都嚴重疼痛,經X光檢查發現軟骨磨損,是罹患了退化性關節炎。

「退化?可是我沒有過度使用我的手啊?」她相當困惑地問我。

傳統觀念認為退化性關節炎是使用過度、運動、外力創傷所造成。也因此過往對膝蓋痛患者的建議就是「休息」,通通不要動就不會痛了。

但隨著科學演進,我們知道膝蓋軟骨不會因為運動而磨損,關節炎患者在適當運動指導下,疼痛反而會減緩、膝蓋變更有力。

原來,關節不像機器一樣越用越磨損,人體組織是活的,有自我維護、修復的能力。適量的運動不會造成關節損傷,但科學家發現,許多代謝疾病也會傷害膝蓋軟骨健康,例如過多體脂肪造成的慢性發炎、代謝症候群患者的高血脂症,都會破壞軟骨的自我維護能力。

前面提到的女性患者,計算BMI後體重屬於肥胖。雖然過高的體重並不直接壓迫她的小指關節,但體內的發炎因子、血脂也會造成軟骨的破壞,使她年紀輕輕就罹患退化性關節炎。

減重與運動不只是減輕關節負重、增加肌力而已,還能降低體內發炎狀態,因此減重與運動目前仍是退化性關節炎的第一線治療。

參考文獻
PMID: 25452156

15/02/2023

【新知】做有氧不會流失肌肉 👉 史考特的系統化保健學:https://hi.sat.cool/JVUae

史考特曾多次強調做有氧不會流失肌肉,近期又有一篇新研究支持這個看法。

這是2022年發表於「運動醫學」上的統合性研究,綜合43篇研究的結果,有氧運動不會影響最大肌力及肌肥大,但是會干擾爆發力的成長。

如果你是健美或健力選手,請放心做有氧;如果你是跳高或舉重選手,那麼最好注意一下有氧別練太多。

根據本研究,不管你一週有氧幾天、年齡大小、重量訓練資歷、想騎飛輪還是跑步,有氧運動都不會耗損你辛苦重訓的成果。

不過根據常識,人的恢復能力是有限的,每天跑10公里的朋友勢必沒有一樣的時間精力來練深蹲。我認為訓練量加到一定程度,重訓跟有氧還是會互相干擾的。

根據這一系列研究,我可以更有自信的說:大部分的人都不需擔心有氧干擾肌肥大與肌力成長,「做有氧會肌少」更是完全錯誤的謬論。

參考文獻
​PMID: 34757594

↓ 更多科學驗證和健康知識,都在完整課程 ↓

◤ 用科學破除迷思│從內而外打造健康好體質 ◢
👉 快閃活動 #優於65折 #倒數1天
🔎 課程介紹:https://hi.sat.cool/JVUae

04/02/2023

臉書上見到有好友在批評醫療人員建議患者以走路當運動,我有幾句話想說。

我認為建議患者走路並沒有錯,錯的是沒有下一步的運動計畫。

走路對健康好處多多,每日步數與總死亡率緊密相關,走得越多,死亡率就越低。臨床研究更顯示走路對血壓、血糖、睡眠、體重、認知功能都有幫助。

運動是良藥,走路也是良藥。

我時常建議患者以走路做為初步的運動處方,並依症狀許可漸漸拉長時間。我有一位70歲退化性關節炎的阿姨病患,就在一次次回診中,從原本只能走10分鐘,進步到每天都走超過一小時,走路幫助她大幅改善疼痛、疲勞、生活品質。

這時我就開始鼓勵她,找一位專業的教練開始做重量訓練,來進一步增加骨質、肌力、肌肉量。

走路做為運動有幾項優點:不需指導、器材、可近性高、花費低、安全性高。

但是,除了衰弱的老年人與患者外,走路對於一般健康人的運動強度太低,也不具增肌的效果。走路對健康固然很好,但如果想拿100分,一定要做重量訓練。

如果有年輕健康的患者告訴我,平時都以走路當運動,我會告訴她「妳做得很好,請繼續保持。如果可以的話,做點重訓吧!」

如果不運動是0分,每天走路30分鐘我認為已經是60分了。不要因為沒有100分,就連60分都放棄掉。

我們該想的,是如何讓更多人願意從沙發上站起來走路,如何讓正在走路的人願意進到健身房裡。降低參與運動的門檻,才會有更多人加入運動的行列。

07/01/2023

👍🏻👍🏻👍🏻

28/11/2022

👏🏼👏🏼👏🏼

07/11/2022

【新知】減脂「作弊日」有用嗎?

「作弊日」無法阻擋減脂時的代謝下滑,但可以緩和低熱量飲食帶來的饑餓感。

2021年的研究,61位有重量訓練經驗的受試者,被隨機分至兩種減脂法:

間斷式赤字:每進行3週熱量赤字飲食後,接續1週的熱量平衡飲食,重複此循環共進行15週。赤字飲食期間目標為每周減去0.7%初始體重。

持續式赤字:連續12週進行熱量赤字飲食,目標一樣為每周減去0.7%初始體重。

結果,兩種方法減去的脂肪量、流失的肌肉量、基礎代謝率的下降、各種荷爾蒙的變化皆相同。

兩組之間唯一的差異,在於間斷式赤字組的飢餓感較低,比較沒有一直想吃的衝動。

簡單來說,減重期間的「休息日」或「作弊日」沒有生理上的優勢,但能讓減重者感覺不那麼辛苦、肌餓。

在2017年,史考特曾在網誌上分享過一篇類似的研究,發現間歇性熱量赤字能減緩減重期間的代謝率下滑,為什麼五年後的研究會有截然不同的結果呢?

網誌連結
http://one-minutefitness.blogspot.com/2017/10/intermittent-fast-metabolic-rate.html

最有可能的解釋為,本篇研究參加者有90%是競技型運動員,對於運動、營養本來就有比較高的遵從度。

相較起來,過去的研究都是採取肥胖且無運動習慣的中年人,回家之後很可能並沒有乖乖照著學者的指示吃,而造成研究的結果產生誤差。

本研究的結論

1. 作弊日無法保護代謝,但能讓你比較不餓。

2. 比較不餓就比較不會亂吃一通,所以作弊日仍有其價值所在。

3. 如果不想搞得那麼複雜,也可以將減重的腳步放緩一些。熱量赤字小一點,減重速度慢一點,也能保留肌肉、降低饑餓感。慢慢來,比較快。

(註:作弊日是指在飲食控制期間,刻意安排的高熱量日。本研究只吃到「熱量平衡」,並沒有到狂吃的地步。)

參考文獻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3587549/

01/11/2022

Very good advice:

01/11/2022

👏🏼👏🏼👏🏼

【新知】瘦肉、脂肪量與死亡率的關係

以健康的觀點來看,體脂肪不是越低越好,瘦肉量也不是越高越好。

這是2021年發表於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的文獻,統合了7篇前瞻觀察性研究的數據,發現:

1. 脂肪量越高,死亡率也越高。但體脂肪低到一定程度後,死亡率就不再跟著下降。

2. 瘦肉量越低,死亡率也越高。但瘦肉量高到一定程度後,死亡率就不再跟著下降。

如何看待這些趨勢?我借用運動科學專家Greg Nuckols的觀點來跟大家分享:

1. 體脂肪太多或瘦肉量太低,都不利於健康。

2. 肌肉量不是越多越健康,脂肪量也不是越少越健康。

3. 反過來說,高肌肉量不會傷害健康。史考特曾在網路上見到有人說「練太壯會讓心臟無法承受而衰竭」,這是錯誤的。

4. 一般人不用像健美選手一樣追求超高肌肉量與超低體脂,就能達成良好健康狀態。

參考文獻 PMID: 33437985

17/10/2022
01/10/2022

Very Good insight!👍🏻👍🏻👍🏻

進行六角槓硬舉時,女性學員會比較習慣彎曲「膝蓋」來進行動作,所以槓的軌跡比較不會直上直下,而是「斜下斜上」,當重量重的時候容易引起下背不適,而且槓也比較容易晃來晃去。

這是一種「習慣」動作,在訓練中很難完全改善,而是需要平常就花時間練習「臀部往後」的動作模式,即使是徒手都有幫助。

我有一位學員,她跟我分享,她起床後會練習臀部向後的動作,讓身體熟悉這個感覺,去進行走路與日常工作時,確實感覺到膝蓋的問題有改善(因為由臀部來分擔工作,而非由膝蓋來承擔工作。

#你今天強膝了嗎
#強膝訓練假日班

「登山肌力訓練的分享講座近期會公布時間」

19/09/2022

👍🏻

臀大肌的走向是斜的,以右邊臀部來說(下排圖,最右邊),它是左上到右下的走向,如果以左邊臀部來說,則是右上到左下。

進行趴姿屈膝提臀的動作,它主要是訓練臀大肌,為了更充分的訓練它,同時獲得更好的感覺,可以照以下的步驟來讓髖關節的角度對齊肌肉纖維的走向:

1. 趴姿。
2. 左邊大腿往外移30度,膝蓋彎曲。
3. 盡可能讓膝蓋離地,想像腳掌去踩天花板。
4. 全力收縮維持,但腰不能痠,腰會痠代表你使用腰來代償臀大肌的工作,這是一個警訊。

(口令:伸直、往外、屈膝、抵抗)

這動作是臀大肌的肌肉反應測試姿勢,而同時也可以用來獨立強化臀大肌與大腦的連結,讓身體可以更自動去使用它來進行後續的動作。

在團體課時,我們是兩個人一組,另外一個人會協助給予「輕」的下壓力,下位者要去抵抗它,不讓膝蓋靠近地面。

供舊學員複習,也讓新學員預習。

有位學員反應:「在進行訓練時,沒特別感覺臀部超級發力,但訓練完,DOMS卻很明顯!」

因為在進行動作時(像是單腳直膝硬舉),肌肉的使用不是由人為去控制,不是說我想要臀部多少就多少,而是由大腦,而大腦會去使用活躍的連結,如果我們在主訓練前就讓某個連結變的更好(如臀部),大腦使用它的機會就會更高。

相關內容會在「講座] 2022年版本下肢肌力動作模式學習(髖主導、膝主導、腿後主導)」做說明。

Want your business to be the top-listed Gym/sports Facility in Hong Kong?

Click here to claim your Sponsored Listing.

Videos (show all)

Girl who lift weights.Cheer up!

Location

Category

Website

Address

Hong Kong
Other Personal Trainers in Hong Kong (show all)
M.O.V.E. SPORTS COALITION M.O.V.E. SPORTS COALITION
太子道西141 太子長榮大廈8F G室
Hong Kong

TEL / WHATSAPP : 5225-5100 EMAIL : [email protected]

Senses Fitness Senses Fitness
5/F Capital Commercial Building, 26 Leighton Road, Causeway Bay
Hong Kong

Senses Fitness Become a better You! Animal Flow 🔹 Yoga 🔹 Mindfulness

Ty Fit Ty Fit
Hong Kong, 0000

Helping you become the best version of yourself.

Kama_getfit Kama_getfit
黃埔
Hong Kong

我係Kama! 身高只有147cm 最高峰肥到68kg😥 我成功減左40磅啦..腰圍減左20cm 仲成為左Pilates 運動教練❣️ 聽我話,跟著做💪🏻踏出第一步,下一個改變就係你

Hong Kong Functional Fitness Bootcamp Hong Kong Functional Fitness Bootcamp
香港九龍尖沙咀彌敦道
Hong Kong

the-results-coach.com the-results-coach.com
Hong Kong

Fitness Trainer

Jake Chan Jake Chan
Hong Kong

Jake Chan💥Certified Personal Trainer 🏋🏻體形改善 🏃🏻‍♀️體能提升 🍎營?

Sportaholic Shi Sportaholic Shi
Hong Kong, <>

Welcome to join my sports, fitness and wellness journey! Yoshi Ko Co-founder of YOGA LAB HK

Today Fit App Today Fit App
50 Bonham Strand
Hong Kong

Today Fit has set out to ensure that people can enjoy the Luxury of a Personal Trainer for long term use as part of their daily lives. Our App offers a unique blend of in person and app based training with a real world class Personal Trainer.

Hiutungb.keepfit Hiutungb.keepfit
香港九龍荔枝角永康街
Hong Kong

�運動單堂收費,無月費計劃 � 荔枝角/黃埔/元朗/屯門/荃灣 �為你設計個人瘦身program� �Nutrition and Weight Management #一對一 #大班教學 #減重日記 -

Danie Danie
SHOP A, 10/F, D2 Place ONE, 9 CHEUNG YEE STREET
Hong Kong

Personal brand marketing

Train.With.Mike Train.With.Mike
12-22 Blue Pool Road
Hong Kong

Best Fitness Coach you can find in town... well, probably not, but definitely a great one if we get along and click.